周雯和她的“LOMO”摄影
- 发布者:网站编辑
- 发布时间:2016-10-26 22:07:29
- 查看数:8258
- 评论数:24
周雯和她的“LOMO”摄影
文 /钱冰
摄影/周雯
编辑/冯宝林
我推荐这一组照片是告诉大家有这样一种拍法,那充满“青涩”等待成长的日子常常带给我们幸福的回想。
周雯是一个聪慧而内敛的女青年。在母亲的陪伴下她从小就学习了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歌曲写作,从部队文艺宣传队复员回通被安排在港闸区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了她拍的一组“LOMO”风格的照片,我把她和她的照片介绍给大家,希望那些喜欢这样拍的朋友,也能把心里的那份感动,那份真心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写在照片背后,写在照片旁边,哪怕是三言两语。等你大了、老了,那条曾经走过的路,那条路两旁的风景一定会成为你温暖、幸福的回忆。
关于LOMO的拍摄风格:
一种由随意性主导的非常特殊的摄影风格,就是所谓LOMO——罗姆,相当于抓拍摄影的一种特殊风格。这一概念原本是指前苏联一款老式相机——LOMO便携式相机(也叫LC-A),也指20世纪90年代维也纳流行的一种经过实验但技术上并不成熟的摄影实践——它的目的是从全新的角度展示我们眼中的世界。
在图像区域的选择方面,这种方法很有趣的一点就在于“盲拍”,给照片带来一种随意和混乱的效果。在摄影过程中,你获得的视觉想象力越丰富,就越能驾驭或者至少是影响这种随意性。
如今我们用数码相机拍照,强调的是画面的清晰,构图的完整。其实很简单,想打造LOMO风格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即可。抛开繁琐的规矩,不考虑什么角度、光圈、构图,随心所欲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哪怕是过曝或者反差模糊也无所谓,总之越是意想不到的特别就越具有LOMO风格的味道。
周雯的LOMO摄影作品和她的文字“小性情”:
□每一个地方,都有潜藏于外表之下深层的韵味,这种沉淀于其中不经意展现出来的美才是令我着迷的。
□psb生活在鼓浪屿岛上的人们,还是把到中山路去买东西称为“去厦门”在他们的眼里,厦门是鼓浪屿之外的一个地方。和鼓浪屿比起来,厦门人的脚步太匆匆了
□不大的音乐厅里每晚七点半~~~
□曾厝垵,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不再尽渔事,遗留下来遍地的宁静和安谧。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
□灯光下的你,在想些什么。
□鼓浪屿上遍布了各型各款的家庭旅馆,干净、文艺,白天可以孵着,看书、聊天,晚上散步、看海。
□关于幸福,笨人寻找远处的幸福,聪明人在脚下播种幸福。你是哪一种?
□哈哈哈哈,我没忍住。
□海边的沙滩上到处都是脚印,光着脚丫的人们留下了清晰的记忆。
□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据说鼓浪屿有大大小小300多条路,迷路是最正常的表现,相反,不迷路才是不解风情。
□老宅的门楼、建材、屋顶、门窗、脚线,除去那些具体的描述,凝固在其中的时光,只有驻足观赏的时候,才能体会。
□离开热闹的商业区,鼓浪屿的那些小街没有了成群结队的游人,变得十分安静,在这样让人惬意的街道上漫步、聊天、争执,恐怕也是鼓浪屿的魅力之一。
□龙头路上的小店很多,且各有特色,在那里顺便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收集纪念戳,每个店都有自己特制的戳印,准备一个小本,逛店时顺便去收集这些戳印吧。若干年后,再拿出小本时,便能回忆起那时候的鼓浪屿了。
□每个到鼓浪屿的人基本都会买份手绘地图,即使有了地图,这些高高低低复杂的巷子仍是有可能让你迷路,迷路也没关系,鼓浪屿的路就是让你迷失的,在迷失中发现你未曾计划的美好,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慢慢地喝完一杯柠檬水,院子里的爬藤植物悄悄爬上柱子,阳光洒下来,绿叶透明发亮。
□你做好了爬山的准备了么。
□其实海边的人真的很多,即便不是旺季,那里实在是吸引了太多的人.
□其实这个寄给N年后的自己或者别人,是件挺浪漫的事。
□偌大的橘子让我充满了新鲜感。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白键是快乐,黑键是悲伤。但是,要记住只有黑白键的合奏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时不时探个头看看热闹的小狗也许也就岛上可见。
□时间就像天空中的飞行物,你从未留意也好,你怅然注视也好,它总是那样悄然远去。当我们想到时,只剩下怀念。
□太多人走进“号外奶茶”是被窗口那些手绘瓶子吸引,太多人买“号外奶茶”是因为要那个手绘的瓶子,太多人记住“号外奶茶”是因为看到那只属于鼓浪屿。
□太阳很好,风也很大,不怕不怕,眯着眼睛依然能将鼓浪屿尽收眼底。
□听说鼓浪屿的明信片能寄给未来的自己,那最长的年限是多少呢。
□听说好像岛上的人很喜欢猫,似乎家家都有猫,到处都是。
□我相信,旅行能给一个人的快乐是远远大于自己所遇到的郁闷。
□希望这样的寂静这样的安详能够延续下去。
□喜欢这个小人儿,仅此而已。
□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依旧未知,依旧期待。
□也不难看到,在鼓浪屿上的游客,十有八九都拿着单反,总想着记录着这里的一切。
□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院门,如此美丽。
□有一种美好是洋溢在脸上的,是有午后光晕相伴的,闪亮的微笑。
□于是眼睛花了,感觉满是花海,色彩斑斓,你想闭上眼,轻轻的和着花儿唱着的那首曲子。
□再见,鼓浪屿。
□在鼓浪屿,不止一次的看到这句话,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路是用来迷失的,我就差一点迷失在巷陌。
□在陌生的环境里,走着属于自己的步调,去探寻去找自己心中的期待。
□在无数这样的小巷,走走停停,看看听听。
□在这里,我乐此不彼。
□怎么样,去鼓浪屿,有要一起私奔的么。
□张三疯是娜雅老板的一只猫,小时候喜欢疯跑于是得名。走累了进去坐会,要杯奶茶,翻翻留言本,会看到很多的曾经。
□只有自己知道,那些刹那让你感到莫名的幸福.
□总有一家小店能够温暖到你。
□走进去一家咖啡旅馆,主人在忙着泡咖啡,看见你会对你会心的一笑,你随意的环视,幽静的小院,下午的阳光伴随风儿吹过,风铃摇曳,铃声响起,让你的心情便顿时安静了许多。
□凤凰古城不大,凤凰县也不大,但是这个地方很适合一个人出游,很适合一个人发呆。
天空中忽然下着小雨,雨水落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落在古城的红砖碧瓦上,也落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又是一次旅行的开始,期待这次的收获。
□在这里,你会重新认识自己,你会被这里热情的人民感化,你会爱上这里的一切。
□黑白可以掩盖所以其他的颜色,可以掩饰心情,所有的美会被人们忽略。
□我在成都,夜晚的街道如此安静,随手拾起一片银杏树叶,与灯光交错,记录美好的时光.
□在这座城市里,大街上都能弥漫着麻辣火锅的味道,即便是小小的庭院,午后的阳光伴着腊肉的熏香,感叹生活如此美丽.。
□这是一杯没有名字的冰饮,调酒师会随着自己的心情调制搭配的饮料,我想他现在的心情应该是蓝色的,加上冰块,清新透亮。
周雯主要工作简介:
主要特长:歌曲创作,曾多次被全国知名词作家应邀谱曲。
大提琴已达十级水平,通晓基本乐理知识。
主要经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服役于江苏省军区前哨文工团。
工作经历: 服役期间曾多次参与过各种军级以上单位的文艺演出、部队演习活动及演出串台词的编写。
获奖及实践经历:
1998年获南通市首届“同业杯”少儿器乐大奖赛二等奖。
1999年获江苏省首届少儿文艺大赛演奏奖。
2000年获南通市第三届器乐大赛优秀演奏奖。
2006年11月考入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前哨文工团,担任文艺战士。
2007年、2008年均在部队年度的业务考核中均获器乐组第三名。
2007年8月参加江苏省军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文艺晚会。
2007年底被评为年度“优秀士兵”。
2008年10月参加江苏省军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
2008年12月参加南京军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2008年底被评为年度“优秀士兵”。
歌曲作品先后在《音乐生活》、《江南音乐》、《词林》等全国性刊物上发表40余首。其中,
2007年作品《军中美少女》在北京举行的“2007歌坛在行动”全国词曲创作比赛中荣获歌曲创作佳作奖。
2007年作品《当兵为了谁》荣获《歌海》“风采杯”第十二届全国词曲作品比赛三等奖。并于2009年发表于全军大型文艺月刊《军营文化天地》。
2009年作品《为母亲祝福》荣获“2009中国杯”作曲银奖。
2010年和2011年分别随南通新空间民乐团赴香港参加国际民乐邀请赛获团体金奖和银奖。
现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南通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军区演出。
□江苏省军区演出受军区首长接见。
□2009年参加赴北京参加中国词曲高端论坛。
□我与著名曲作家傅庚辰合影。
□2012年南通市爱国歌曲大家唱港闸区教育系统。
□市文广新局在更俗演出
影动中国摄影网http://www.ydzgphoto.com/
欣赏!简单摄影,内涵深刻!
看了《影动中国》里周雯和她的“lomo”摄影,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那么严肃、那么严格、那么艺术性极强的摄影早已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早已让每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得心应手地轻易掌握使用之中,并记录下自己不为人知或让他人惊喜的件件大小事。这就是当下青年人喜爱的lomo拍摄风格。 lomo是短语“let our life be magic open”的缩写字母,意为“让我们的生活具有魔力与开放性。”小周就是用自己普通的机子以lomo的拍摄精神, 随意地拍下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休闲娱乐中的照片,并在图片下用寥寥数语记录下她的人生感悟,抒发了现代年轻人的真心情真性情,这对我们许多喜欢摄影的老年人和小周的同龄人都是一个新的启示啊。 正如冯宝林老师说的:“感觉这种摄影方式非常好,其实摄影就是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 “摄影人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再把生活艺术化”!比起小周的随意摄影,记录的一切我感到非常汗颜,我们为何不能轻松愉快的像小周那样去发现身边点点滴滴的美呢? 随意拍就是潮流,解放传统就是时尚。不要想,随便拍,这就是lomo,热爱生活,随心所欲的拍摄方式。学习小周吧,这也是一种摄影方式!
打开周雯的片子,轻轻点击鼠标向下翻滚。慢慢地,那种才情开始洋溢,直至漫过我们的心田。与其说她够文艺,还不如说她更珍惜,珍惜每一片叶子的油彩;珍惜与之擦身而过的风景;珍惜生活赐给她的经历和恩惠。就这样一组温馨的片子,伴随那些清新的丝语,一丁点儿也不张扬,淡淡的,没有大片的光艳和气场,却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并且伴有一种叫做回忆的味道,这就是周雯“LOMO”的感受。
周雯和她的“LOMO”摄影很有感触,““摄影人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再把生活艺术化”!比起小周的随意摄影,记录的一切我感到非常汗颜,我们为何不能轻松愉快的像小周那样去发现身边点点滴滴的美呢?”,宛小抒老师说的太好了,这种摄影方式值得学习!
最好的艺术是自由的表达,越少条条框框越好。但是当我们自由的抒发时,又会遇到许多的犯忌,于是迷茫了。这一组片子清新,随意。很符合我当初接触摄影时所想,然而摄着摄着就摒弃了初衷。于是,又迷茫了。我想,如此的反反复复,可能是很多摄影人的心路历程,艺术是有法则的,在法则的基础上随意表达,也许是我们最后要达到的境界,当然这一定不是容易的。。。
抛开繁琐的规矩,不考虑什么角度、光圈、构图,随心所欲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哪怕是过曝或者反差模糊也无所谓,总之越是意想不到的特别就越具有LOMO风格的味道。 很值得学习。
每一次对准,每一次按下,那一刻都有特定的情怀,特别的情绪。我们需要的只是动手留住那片刻的思路。我觉得,周雯展现的不仅仅是那时的风景那时的人,更是那时的感受。不是为了拍摄而拍摄,而是为了留住。在身边想要留住的很多,能留住的不多,用这种方式,记录此情此境,很喜欢。但是,能够做到这点的确实不多,又很羡慕。加油!
一位爱好音乐的文艺女青年,拿起相机,没有专业摄影的框框,没有功利的负担,心灵听凭阳光、海风、音乐、诗情的呼唤,化为新颖的画面;隽永、清新的文字抒发了女性细腻的感受,与画面相得益彰。非常欣赏!
其实不是靠拍照过日子的话,摄影就要体现一种率性和随意,要要体现一种快乐,所谓行行摄摄,快乐生活,LOMO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喜欢的我拍,我拍我喜欢的!
影之魂,乐之源!欣赏支持!
看后汗颜,我们摄影究竟为了什么?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的开开心心的、高高兴兴地去拍自己喜欢的东西呢?为了一份承诺?为了一个命题?为了一份影展的大奖?为了什么协会的一纸证书?那里搞全国大展往哪里飞,不管自己心里愿不愿意,背负的东西太过沉重,还是回归自然,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
简单随意,永恒的主题,不拘一格! 非常欣赏。
年轻人的摄影理念,给我们上了深动的一课。没有刻意的雕琢,朴实的画面配上充满生活哲理的文字,让摄影的功能和品位有了一个更高的升华。什么是纪实摄影?这就是真正的纪实摄影。向周雯学习!!
怎么说呢,个人认为,LOMO是一种另类的小众的摄影玩法,是个挺边缘的东西,你说它是玩具也行,说每个人通过它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也没什么不可以。这种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拍摄方式,更大程度上来说,它改变的不是摄影本身,而是这个这个时代记录生活的方式。如果说老一辈人还在摄影上寄托某种理想或者关于美的愿望,年轻人则完全不管不顾,他们拍摄的目的只有一个,记录。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记录自己消逝的岁月。这就不由得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摄影的初衷是什么?把东西全都塞进取景框里,只是记录;让照片带着表情说话,那叫讲述。讲述的方式有很多种,LOMO大概是最自由随性的一种!
摄影其实确实是件随性的事情,有时很孤单,有时很劳累,但是当你记录下一个片段后,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能从照片中看到不同的你曾经的精彩,点滴的记录很可能变成绚丽的财富.这组照片清晰之气扑面而来,作者是个有心人,形成系列以后别有一番风味,希望能够多联系,有时间一起拍照,向您学习。
在这儿,摄影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地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象日记,但比日记更直观,更生动,更多彩!!!摄影已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而是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象读美文一般的享受!!
今天完整的拜读了《周雯和她的“LOMO”摄影》这个专题作品的全部---极有水准的大师推荐文章、作者图文生动结合的生活倾述、读者分享后自然流淌出的美文和编者的良苦用心,可谓是在摄影生态园里的一次大餐,很是过瘾。个人认为这会是“影动中国”网的成长过程中极富有意义的一次实践,并留下不可或缺的脚印!
境随心转,像由心生,不拘一格,清新阳光,让人看着很舒服。加油,周雯!同时也向你学习!
周雯照片编发后的随想 昨夜,周雯LOMO风格的照片在“影动中国”摄影网上与大家见面了,很多会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帖子,又一次让论坛QQ烟花灿烂。 在这里我要感谢冯宝林老师认可、喜欢了周雯的照片,在百忙之中对大量的文字、图片素材进行了筛选、排版、编辑(对周雯的原始照片和文字我们没有做任何的改动);感谢陈宛小抒老师、海安康勇老师、上思广告赵春老师、文联陈建华老师以及王可为、夏雷、张朝伟、吴戈平、马兰妮等老师的精彩评述,还有周雯的同龄人,人寿保险公司的邹丽,你们的热情鼓励也许会对周雯的一生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很早就知道周雯在跟我的几个朋友学习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歌曲写作,我也曾给她辅导过几次音乐理论,后来听说她的歌曲多次在省级以上获奖,还到北京去领了奖。从南京部队文工团转业回来后,在等待安排工作的日子里她也没闲着,一边教学生乐器,一边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我偶尔也在一些高档宴会场合看到她和其它几个女孩的演奏。说实话,我对她现在所具备的这些技艺并不以为然,应该说这些技艺的相当一部分是她母亲情感追求的一个载体;是她生活中的生存之道,而并不为她母亲所认可的“胡拍”的照片,却完完全全是周雯自己的。正是这些随意的,不那么完整的,很青涩的照片和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里有这么多可以入镜的题材;原来我们可以用相机这样地去记录自己的情感。 她的照片没有模仿,没有抄袭;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丝毫的功利,周雯真正做到了“影随心动”,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摄影的终极境界吗。 这使我有些明白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他们当年随性所写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怎么就成了千古法贴;这使我有些明白了华彦钧当年街头用一把破旧二胡所拉的曲子,怎么就成了今天中国乐坛故事传奇的“二泉映月”。 我把周雯介绍给大家是想告诉大家相机也可以这样“原汁原味”地记录生活,记录自己的情感。照片里的那些夸张变形了的图像;那些与现实生活里差距很大且不太真实的彩色,你能认可吗?即便如此这样“原汁原味”地记录,她拍出来的照片文件还是需要做一些数字后期的(图片管理,裁剪、去污点、添加文字、整合等编修)。再请你想一想,周雯的照片如果没有她自己随性所写的文字,那将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周雯没有想到她随性拍的东西,以后会有人给它们编辑成一个图片故事;我和冯宝林也没有想给周雯编发这组照片会给我们自己带来什么名和利。对周雯的照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如果你能从她的照片中学到一点东西,悟到一点道理,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衷心祝愿小周雯沿着这条随意率真的摄影之路健康地走下去,我们会由衷地为她高兴。
剔除技巧后,剩下的只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轻松简单直白但生动!
老乡,加油!
生活记录很好,自然纯净,但一些基本的拍摄要求还可以提高。
喜欢这样的摄影风格,自由、洒脱、没有一点儿束缚,像风儿一样看着就是舒坦。